41、1835年,英國發明家塔爾博特用氯化銀或硝酸銀作為感光物質,涂在紙版(片基)上,放入相機,拍成負像,又在陽光下,通過一特定裝置獲得正確。
42、感光材料的主要構成成分一是片基(紙基),二是感光乳劑,此外還有一些輔助涂層。
43、黑白感受光片主要有五層,以片基為中心,上面有結合層和乳劑層、保護層,下面有防光暈層(圖2—2)。
44、135膠卷的單張畫幅尺寸一般為24毫米×60毫米,因裝入膠卷的長度不同,可以拍36張、24張或12張。135膠卷供135相機使用。
45、慢速片一般指感光度低于ISO50、18°的感光片;中速片是指感光度在ISO160/19°至ISO125/22°之間的感光片;快速片是指感光度在ISO160/23°至ISO320/26°之間的感光片;特快感光片是指感光度高于ISO400/27°的感光片。普通攝影常用ISO100/21°左右的感光片,而新聞攝影常選用ISO400/27°左右的感光片,以滿足多種光線下拍攝的需要。
46、彩色感光片有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兩大類。
47、彩色負片經感光及沖洗處理后,得到的是彩色底片,更經印相、放大或擴印在彩色相紙上,才能成為彩色照片,呈現出被報影物的正常色彩。彩色底片可根據需要放制成各種規格的彩色照片,還可以用來制成彩色幻燈片一彩色正片,也可以用業制作黑白照片或黑白幻燈片。
48、日光型彩色片適合在陽光下拍攝,能使日光下的景物色彩得到正確記錄;燈光型彩色片適合在火光、獨光及普通燈光下拍攝,能正確記錄燈光下景物的色彩,現在的普通彩色片一般為日光、燈光通用型、在日光、燈光下都能使用。
49、感光度: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對光線的敏感程度。感光度由膠片生產廠家標定,它是決定拍攝感光控制的第一個參數,目前感光度的標定方法并不是統一的,主要有美國的ASA制、德國的DIN制,以及糅合了上述兩種標定方法的國際標準感光度ISO制。我國采用的GB制與德國的DIN制實際上是一樣的。感光度相同的膠片其不同制式的標法不同,以GB21°例,其美國標法為ASA100;德國際法為21DIIN;國際標準感光度則標為ISO100/21°。
50、影響感光度高低的主要因素一是鹵化銀顆粒的大小,二是顆粒表面所形成的感光中心的多少。